金元足球影响联赛,但高收入为足球朴素动力。
在金山区体育中心举办的3月16日大湾区全运会足球项目男子16岁以下组资格赛B组中,由成耀东教练率领的上海U16队以其卓越的表现顺利挺进决赛阶段,再次证明了中国青训的潜力和实力。这次资格赛吸引了24支球队参与竞争,仅有11支队伍成功晋级,展现了全运会男足项目中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成耀东教练作为长期从事青训的专业人士,对这批球员的个人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认为,与之前的球员相比,他们的进步是显著的。这背后除了国家层面长期重视青训的成果外,也体现了中超联赛金元足球留下的“红利”。全运会作为选拔人才的平台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它不仅是对地方体育部门的一次考核,更是对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次检验。
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道路在全运会中得以体现——“全运会选人才,奥运会用人才”。从山东全运会到如今的大湾区全运会,上海队始终坚持以根宝基地球员为班底,这样的策略也多次为上海队带来荣誉。然而,足球项目的青训工作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足球项目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投入,且见效慢、周期长,一度被部分省市忽视,转而将资源投向更有希望在奥运会夺金的项目上。
为了推动青训发展、提升三大球水平,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增设全运会足球金牌的数量等政策手段进行鼓励。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吸引了更多球队参与竞争,也促使各省市体育部门开始重视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普及。以大湾区全运会为例,多达24支球队的参与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在比赛中,上海队、北京队等强队的年轻队员展现出了不俗的技战术水平和个人能力。成耀东认为,这是青训重视的成果,也是全国范围内的趋势。同时,他提到金元足球的惯性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训的发展。虽然金元足球曾带来短期繁荣,但其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。资本的无序扩张、俱乐部的过度烧钱等问题都让青训面临挑战。
然而,金元足球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。它提高了职业球员的薪资,吸引了更多孩子和家长参与足球运动。同时,一些俱乐部在完成一线队烧钱后,也在青训层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。这使得中国足球的选材面增加,踢球的孩子也变多了。因此,2005年龄段后的中国足球青训水平有所回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尽管如此,全运会足球体系在目前仍不可或缺。在中国职业足球体系不完善的背景下,很多家庭选择让孩子走“职业足球”这条路,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踢球获得高收入。因此,未来的中超联赛需要平衡资本投入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,重视青训和文化建设的发展,避免矫枉过正。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走上健康、持续的发展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