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记痛批:中国足协违法,孙继海无权卖球员,收益受损!
近日,中国足球协会官方宣布了终止张卓毅案的仲裁决定,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在报道此事的《体坛周报》中,其驻意大利的记者王勤伯先生以批评性的口吻多次发表看法,表达对这一决定的疑虑和不满。
事件的主人公,是“嗨球少年”的学员张卓毅。他因故要求离开,并要求嗨球少年赔偿18万元。随后,张卓毅的父母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申请。然而,足协最终做出了中止仲裁的决定。
王勤伯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,中国足协在处理此事上显得外行且法盲。他以西班牙足球的案例为参照,对足协的做法提出了质疑。他进一步指出,这场青训风波的根源在于中国足协的管理混乱,甚至存在严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规的行业规定。
对于孙继海及其嗨球青训的评价,王勤伯表示并不责怪他们。然而,他指出,由于行业管理混乱,这可能导致像孙继海这样的投资决策出现盲目性。同时他也提出,孙继海的嗨球青训项目可能在项目初期就存在判断失误的问题,没有充分预见到未来盈利模式的不可行性。
此外,王勤伯进一步解析了此案背后的法律问题。他指出,根据国际足联的规定,非职业足球俱乐部并不具备职业球员的注册权。因此,像嗨球这样的非职业俱乐部在球员的注册和转会问题上存在限制。他强调,即便嗨球在培训协议中与球员或家长约定了各种条款,但当球员成年后仍受《劳动合同法》的保护。球员有权选择与任何职业俱乐部签约,而培训机构并不能强制将球员“卖”给出价更高的一方或扣留注册权。
对于孙继海来说,固守现有的模式可能会使他陷入两难境地。如果青训的成材率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,资金链可能面临断裂的风险;而如果青训成效显著,培养出高水平球员,则可能面临在球员成年后被其他俱乐部“抢人”的问题。
最后,王勤伯提出疑问:一个孩子成为球星,到底是天赋和努力更重要,还是机构的培训更重要?他强调了劳动合同相关法规的重要性,认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对等。他反问:“如果培训机构没有培养出球员却仍要求赔偿,那么当他们成功培养出球员时又该如何?”这无疑是对当前足球青训行业的一个深刻反思和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