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小龙转苏超,网红轮动,提振预期。
在璀璨的夏夜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舞台愈发火热,尤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6月29日晚的那场较量。苏州队在主场与扬州队的比赛吸引了创纪录的144万人次抢票,这一数字与联赛持续攀升的现场观赛人数、网络观赛及话题热度一同见证了“苏超”这一超级IP的巨大吸引力。
这种炽热的气氛并非偶然,半年前在杭州便已初现端倪。当时,六家新兴科技公司,专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,集体崭露头角。其中,DeepSeek通用大模型在短短一周内便吸引了亿万用户,将杭州推向了“网红城市”的宝座。这股热潮在随后的时间里,又在淄博、哈尔滨、天水等地接连爆发。
这些“网红城市”的崛起,多源于生活场景的裂变式传播。它们所掀起的“人气”不仅强化了社会预期,提振了发展信心,更具有正外部性效应。以淄博为例,“淄博烧烤”的走红引发了“进淄赶烤”的热潮,人山人海的场景令人震撼。从领导到普通百姓,从烧烤摊贩到出租车司机,全城总动员积极承接流量,凝聚起合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而在山东的淄博与江苏的“苏超”之间,轮动的网红城市展现出共性与变化。杭州的“红”更深一层,得益于科技驱动。临近技术奇点的时刻,“杭州六小龙”作为国际领先水平的代表,显著提升了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影响力,增强了国人在新赛道上赶超的信心。
而“苏超”之“红”则更广,形成全省联动。各设区市轮流做主场,积极升级吸引外地市民、游客观赛、打卡的优惠措施。这一联赛近6个月的赛期里,如同流动的盛宴,为各地提供了抓住风口、成为网红的机遇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市场经济就是预期经济。通过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,“宠粉”优化游客体验,倒逼营商环境改善,增强投资者信心,网红城市传递出积极信号,提升了发展预期。同时,这些城市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情绪、活力的传导,强化了人们对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内生动力和适应性的信心。
我五月份参与的中国记协活动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现象。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展馆中,我得知“六小龙”展厅的参访团队络绎不绝,这仅仅是人工智能在各地引发深入思考的一个缩影。各地都在探寻颠覆性技术为区域创新发展带来的机遇,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纳入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中。
面对发展中的挑战,许多地方正在研究如何破圈、突围。江苏《新华日报》曾发表评论文章《我们该从“淄博烧烤”学什么》,认为从“淄博烧烤现象”中可以学到破解难题要选准突破口,一手引进、激活各类资本和生产要素,一手优化营商环境。如今,“苏超”赛事风华正茂,成就了常州这一最新网红城市。常州的参赛队虽由业余队员组成,但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全社会的支持,“苏超”不仅激活了消费市场,更激发了人们为美好生活不懈打拼的精气神,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正向预期。
这便是“苏超”除了激活多城消费之外的更宝贵价值。它不仅是一场足球的盛宴,更是关于城市发展、社会进步和人心所向的生动写照。在这场持续不断的“流动盛宴”中,各城市相互导流、共同发展,形成了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适应性的强大信心之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