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足错失世界杯,谁为罪魁?
算分、出局与反思,这些词汇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,便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中国男足国家队冲击世界杯的旅程。如今,国足提前告别了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征程,开启了一段新的备战之旅。出局的事实已然发生,但过程却让人深感反思。
在主场对阵沙特队的比赛中,我们为何会在领先的情况下被翻盘?伊万科维奇为何固执地使用单后腰战术?他为何没有及时调整战术以应对比赛的变化?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明确的答案,或许国足在冲击2026年世界杯的道路上会有不同的走向。
从纸面实力来看,国足应该是在沙特队、巴林队和印度尼西亚队之上的。然而,以主场对阵沙特队的比赛为例,国足在比赛初期就占据了优势,第14分钟便取得领先,第18分钟更是以多打少的优势面对沙特队。然而,这样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胜利,反而被沙特队2比1逆转。这场比赛的失败,完全是因为伊万科维奇临场指挥不当所导致的。如果他当时不是采用单后腰设置,并及时调整人员,那么国足或许能够拿下这场比赛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伊万科维奇却继续坐稳了主教练的位置。与此同时,赢得比赛的沙特主帅曼奇尼却在一个月内下课。这无疑暴露了两个足协对待比赛的不同态度。如果当时国足在主场战胜沙特队,那么现在的积分将会更高,国足将以更强的姿态进入第四阶段世预赛,而不是提前一轮告别2026年世界杯。
从整体实力来看,国足并不弱。即使面对大面积伤停的情况,国足依然有实力去争取进入第四阶段预选赛的资格。然而,实际的情况却是国足差点沦落到C组榜尾。这其中的原因,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主教练伊万科维奇。他从执掌国足开始,就走着一条不同寻常的路——固执地使用单后腰战术。这种战术在世界足坛都并不多见,而且国足的球员中并没有像罗德里这样的金球级后腰球员。因此,在18强赛上,国足大部分时候都是被动挨打,而单后腰这个位置也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。
除此之外,伊万科维奇在人员使用上也备受诟病。他似乎与中超联赛的主教练们反其道而行之,主打一个“你不用的,我就用!”这样的策略。联赛中都无法得到稳定上场保证的球员,居然在国足踢上主力。这让人感到费解。另外,国足长时间的集训也引发了争议。近期的连续两次集训,备战时间都近一个月,但效果如何呢?没有联赛的刺激和高强度的热身赛来保持国脚们的状态,这就导致了国足在小组赛第二循环中仅取得1胜4负的成绩。
如果中国足协能够像沙特足协那样有断腕的魄力,或许国足现在还有继续冲击2026年世界杯的机会。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,国足需要正视自己的问题,并作出改变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国际足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。